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重阳节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。那么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呢?


自古以来,重阳节就有登高望远、赏菊唱秋的习俗。近年来,随着中国老年社会的提前到来,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中国总人口的10%以上。在金钱至上和物欲横流的冲击下,尊老、孝顺、尊老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。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,1989年,中国将重阳节定为“老人节”,倡导全社会营造尊老、孝老、爱老的氛围。


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,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深厚浓浓情思。


重阳节的意义: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民俗观念中“九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


重阳节的来历: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。“九”数在《易经》中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“重九”。


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《吕氏春秋.季秋纪》:“(九月)命家宰,农事备收,举五种之要。藏帝籍之收于神仓,祗敬必饬。是日也,大飨帝,尝牺牲,告备于天子。”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。这是远古时期,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。拜神祭祖及求长寿、饮宴等,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。

点赞(0)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